愛因斯坦為何要規劃PBL課程?

在愛因斯坦上課的學生,每週都有二至三節的PBL課程。哪到底PBL課程要上什麼?對培養未來領袖的愛因斯坦學生,到底有什麼好處?可是家長想要知道的!
    PBL課程(Problem-based learning),我們稱為「專題課程」。它是建立在建構主義的觀點(constructivist view),建構主義認為:學習是在社會環境中建構知識的過程,而不是獲取知識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,必須以實務問題為核心,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,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、批判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。
    愛因斯坦的學生將成未來之領袖,那未來領袖將有哪些能力呢?以下五種能力是學校要培養的:

  • 創造性思考能力
  • 主動獨立性能力
  • 團隊合作能力
  • 解決問題的策略能力
  • 嘗試新事物的自信能力
    因此透過PBL課程(Problem-based learning),學生從PBL/專題式學習活動中,學會觀察、探索、推理、發表、討論與合作,也學會以學習檔案和電子書來呈現學習歷程。整體而言學生透過PBL/專題式學習,無論是辨知力、思考力、探索力、資訊力、自信力、發表力或合作力均有所提升。
    PBL課程,美國醫學院教授巴洛斯(H. S. Barrows),曾將其應用在醫學院的學生訓練方面,對於培養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,效果十分顯著。所以愛因斯坦也使用醫學院之教學方式來教學,將是一項正確又前衛的教學方法!
    基本上,問題導向學習是一種另類的教學方法,它是讓學生在真實世界的環境中,將所發生的實際生活問題形成案例,大家共同討論,並提出問題解決之道。所以,學生不只是在教師傳授中得到知識,最重要是在小組中學習。問題導向學習,愛因斯坦的教師必需扮演著激勵者和觀察者的角色,其主要過程如下:
一、教師確認或設計一個缺乏結構性的問題,例如:社會充斥餿水油、捷運殺人
    事件頻傳等。
二、呈現問題給學生。
三、學生分組討論。
四、教師觀察學生討論活動。
五、小組提出建議解決方案。
六、問題本位學習之設計與實施研究
        Barrows(1996)更詳細地列出PBL課程的特質:
一、學生中心的學習:學生為自己學習負責,辨認需要學習的新知並了解如何去
    獲得。
二、小組學習方式:小組成員數目大約是四至八人,經由小組的互動,學習與他
    人有效的工作。
三、教師是協助者與引導者,例如教師告訴學生應該自問何種問題(questions)才
    能深入了解問題(problems),漸漸地,學生互相提出重點問題。
四、問題形成組織焦點並刺激學習:問題以文字書寫、錄影帶與電腦模擬等方式
    將實際情形呈現出來,成為統整各學科的焦點,問題也是蒐集新訊息的線
    索。
五、問題是問題解決技巧的要素:問題要將真實生活的問題確實顯示出來,例如,
   允許學生問病人問題,身體檢查,病理檢驗等以瞭解問題的所在。
六、學生以自我導向學習的方式來獲得新訊息:學生一起討論、比較、分析與辯
    論學習內容。
    猶太小孩放學回到家,猶太媽媽問的第一句話可不是「你今天學到什麼?」「考了幾分?」,而是「你今天在學校,問了老師什麼問題?」不斷地問問題,挑戰真理,是愛因斯坦PBL課程的一大特色。
    因此愛因斯坦規畫PBL課程,符合以下三位學者的理論:
一、強調學生要會問問題,正符合愛因斯坦所說的「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
    than knowledge.」的理論。
二、PBL課程運用小組學習方式,正符合日本教育學者佐藤學「學習共同體」的
    理論。
三、PBL課程強調:教師是協助者與引導者,正符合俄國學者維高斯基
    (L.S.Vygotsky)所提出的鷹架理論(Scaffolding)。
    那愛因斯坦的學生,如何將自己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成果展現出來,那必須運用一種技術:那就是數位敘事技術(Digital Storytelling)DST。
    數位敘事技術DST,在學術界中大多直接翻譯為數位說故事,其為一種結合科技技術,融入自我的學習經驗具有不設限的故事題目及多樣化內容,再利用數位化的相片、聲音及影像...等,來創造一個大約3至5分鐘屬於自己的經驗歷程故事短片,進而能將影片分享在網際網路上,透過社群關係和大眾一起討論學習經驗來互相勉勵。
數位敘事技術DST之設計流程細分為下:
(1)撰寫大綱(Writing a Narrative Script),先讓各小組員們能夠了解題目,並
預先打算如何執行數位故事。
(2)計畫故事之劇本內容(Planning the Project),每個組員大綱皆具有後,則
進行討論,並一併決定劇本內容,包含場景挑選、旁白設計、音效加入...
等。
(3)故事工作分配(Organizing Project Folders),使每位組員皆能夠實際參與團
隊工作,以期達到合作學習目的。
(4)旁白配置(Making the Voice-over),已決定好劇本後,則可以開始錄製旁
白。
(5)蒐集多媒體資源(Gothering and Preparing Media Resources),包含網路上
相關資訊與自我拍攝之圖片或影片。
(6)結合所有資訊(Putting it All Togerther)應用軟體科技,融合所有資源形成
短片。
(7)分享(Applause),與其他同儕一同分享經驗與製作過程。
    在愛因斯坦學習的學生,透過PBL課程,每個學生都將會運用數位敘事技術DST,運用資訊科技媒體的創造能力,同時建立屬於個人之學習歷程檔案,並透過網路將作品與大眾分享,相互學習,將有別於傳統之學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