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式主義的學校辦學

形式主義的學校辦學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顏士程校長

    所謂的形式主義,根據教育大辭典解釋:形式主義指過分強調外在的規範、制度、規則、程序等的嚴格執行,因而往往忽略了行動或歷程等的實質意義、動機或評價等。教育實施上的形式主義,即指教育實施、教育活動或教育歷程,均由外在的、顯著的因素或條件為之決定。具體來說,各種教育活動或歷程,多由教育制度、教材綱要或嚴格的教育行政法令為之決定,至於活動或歷程的意義、價值等,則不予重視的一種思想及態度。

    在教育實施上,形式主義者多強調統一的教育行事標準或規範,尤其重視外在的象徵符號,如等第、成績、分數、學分數等,因而忽略了教育實際活動或歷程與個人發展及社會歷程間的關係。
    在學校辦學現場中,學校的發展方向,完全繫乎該校校長的教育核心理念與價值!如果校長是重視形式主義者,這學校可能走向重視外表的符號表徵。校園建築可能光鮮亮麗,教室內卻是教學設備不足;學校慶典活動排場熱鬧,學生學習成效卻不彰;學校重視科層文書報表繁多,老師的工作負擔卻是持續增加;行政要求很多量化成果,卻是資料虛偽不實。

    幾年前,學校間流行推動「閱讀小碩士」「閱讀小博士」,以鼓勵學生閱讀。而為了認證,學校設計讀完一本書,必須在閱讀護照寫上書名、作者、出版社及大意,有些學生為了進階,並沒有真正讀完該書,但該填資料都填上了,學校行政也無暇檢驗認證,就草率頒發「閱讀小博士」,造成只要多抄幾本書名,博士滿街跑,即可跟校長合照,這其實就是形式主義的辦學。
    那什麼才不是形式主義呢?什麼才是有實質意義呢?我認為教育現場任何教育行為,必須符合教育的三大規準,才有實質意義。

    觀念分析學派英國教育哲學家皮德思(R. S. Peters),提出教育之規準有三,即為合價值性(Worthwhileness)、合認知性(Cognitiveness)、合自願性(Voluntariness),值得教育人員參考!
一、 合價值性:是指教育要合乎價值,符合正向價值意義,教育必須符合一切
正向發展的價值活動,價值包含有助於學生個人潛能開展、或是學生知識道德的增進。比如在學校辦說笑話比賽,即是對教育無價值性的!

二、 合認知性:是指教育要合乎認知,符合求知和辨認事實,課程教材應具有
驗證性或是否證性,也就是可提供學生反覆證明其真假。比如打了新冠病毒一定不會染疫,就不合認知性!

三、 合自願性:是指教育要合乎自願,符合學習者的意願、學習者的自發性,
避免灌輸學生知識或是給學生洗腦,應重視學習者的動機、興趣、能力或潛能等等,比如強迫學生打國產疫苗,毫無讓學生選擇,即不符合自願性。

    在辦學的過程中,有老師或家長常常請示校長:某些活動是否要辦理?我們學校為何不辦這些活動?我常反問他們:這活動是否符合教育的三大規準:是否有價值性?是否有認知性?是否非理強迫學生?如果符合,校長就會支持!

    我想只要依據這教育的三大規準,教育人員必須隨時警惕反思,即可知道那些是應為?那些是不應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