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之愛是什麼?
顏士程校長
從事教育四十餘年,常有人問我要當一位老師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?我常覺得一位教師最重要是:要有教育的愛心。正驗證德國幼教之父福祿貝爾說的:教育之道無他,唯愛與榜樣而已。
那什麼是教育的愛呢?在教育基本法第 4 條就講得很清楚,
「人民無分性別、年齡、能力、地域、族群、宗教信仰、政治理念、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,接受教育之機會一律平等。」
為人師者,對待您的學生,是否因為他的性別、能力、美醜、族群、社經地位等因素,而有不公平待遇呢?
所謂教育的愛,即是特殊教育所談的「零拒絕」。在公立學校,老師是沒有拒絕學生的權利,就像軍人沒有選擇戰場的權利一樣。所以每位老師必須「有教無類」,不能只有要教天下之英才,蠢材我不教。每位孩子都不是故意要變蠢的,他上課聽不懂,多麼痛苦啊!
碰到學習遲緩的學生,老師首先要激發他的學習動機。「因材施教」,即是要針對他的能力給予適合的教材、教法與評量。孔子說過:不憤不啟,不悱不發,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意思是說學生準備度不足,學習動機不足,老師教他都是白費的。
美國教育家泰勒(Ralph Tyler)將其教學原則列為:(1)學生必須有機會實踐教學目的中提及的活動;(2)這種實踐一定要讓學生達到一定的滿意程度;(3)學習經歷要適合學生的能力和程度;(4)在計畫學習活動時,教師要充分利用大量的選擇可能性,既符合學生的興趣又達到計畫中的教學目的;(5)同一學習經歷會產生不同結果,教師要對積極結果和消極結果做充分準備。
我國教育界常用的教學原則,大致而言可歸為八項:
(1)準備;(2)類化;(3)興趣;(4)自動;(5)個別適應;(6)社會化;(7)熟練;(8)同時學習等。
上述的教學原理,要擔任老師都應深切的了解!
教育的愛是什麼?孔子早說過:教育的愛,其實就是「有教無類」、「因材施教」。但要做到卻非常不容易!